【國民教育】劉智鵬倡學籍表須設「籍貫」欄助從小認識故鄉 楊潤雄:未有共識
發布時間: 2022/02/16 16:06
最後更新: 2022/02/16 17:29
教育局近年加強推動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,立法會議員劉智鵬建議,規定中小學及幼稚園學生學籍表上設「籍貫」欄目,以「教育學生從小認識故鄉」,從而培養其對家國關懷,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(16日)書面答覆回應指,不同家長和持份者對此建議未有共識,而學界一般贊同現時「多重進路」推國民教育的方式。
楊潤雄表示,培養學生國家觀念和國民身分認同,是香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習宗旨,亦是學校教育應有之義,惟要培養學生國民身分認同,「不僅涉及在學校學習國家歷史,或聚焦於是否推廣籍貫以尋根問祖」,重點是讓學生全面、準確認識香港特區的憲制秩序,以及香港與國家的歷史及文化的連繫等。
對於在學生學籍表上重置「籍貫」的建議,楊潤雄指不同家長和持份者「持有不同意見,未有共識」,現時已有部分學校作出校本安排,而學校和持份者一般亦贊同現時「多重進路、互相配合」推行國民教育的方式,政府會繼續留意社會各界的意見及作所需的跟進。
楊潤雄提及,現時中小學及幼稚園各學習階段課程,已涵蓋國家歷史、中華文化和國民身分認同等重要的學習元素。教育局要求學校讓學生通過課堂內外的學習,從小正確認識國家歷史、欣賞中華文化傳統價值,包括體認孝悌親情、鄉族關係等。學生的親身經歷及體驗,能直接培養其對國家和故里的關愛,教育局並配合學校課程和國家最新發展,籌辦或資助學校舉辦不同主題的學生內地交流計劃,現時行程涵蓋22個省、4個自治區及4個直轄市,當中不少地點是學生籍貫所在地,對學生認識家鄉和親身體驗各省市的地方文化風俗和發展均有幫助;教育局亦提供撥款,鼓勵本港學校與內地學校締結為「姊妹學校」,深化兩地師生交流了解。
教育局會不斷在目前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愛國情操,培養青年人「慎終追遠,不忘其根」精神,當中的工作不僅涉及學校教育,更需要社會各界凝聚共識,營造氛圍,建議家長及長輩平時與子女後輩多分享家鄉祖籍歷史和發展,並在假期帶同子女回鄉探親或觀光,讓年輕人了解「香港自古至今是國家不可分離的一部分」,以及「大家同根同心、血脈相連的感情連繫」,藉以培養下一代對鄉土的關懷,以至對國家及民族的認同感。
一文看清強制檢測方法及途徑:https://bit.ly/3GaxDIb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記者:馮琪雅